
为深入挖掘和推广内蒙古地理标志美食文化,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,携手内蒙古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,共同发起 “沿着中国地理标志去旅游——内蒙古地理标志美食文化挖掘”活动。此次活动以地理标志产品为根基,以文化传承为核心,旨在推动地理标志美食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助力擦亮“蒙”字标区域品牌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蒙古美食文化名片。
《和林炖羊肉》
一、黄金牧场的自然馈赠
和林格尔县(蒙古语意为“二十家子”)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部,地处阴山南麓与蛮汉山交汇处,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,昼夜温差大,牧草丰茂,被誉为“内蒙古黄金牧场”。和林格尔羊以放牧为主,食沙葱、地椒、苜蓿等天然香草,肉质细嫩无膻,脂肪分布均匀,富含肌间氨基酸,获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”认证。炖煮选用大青山深层岩溶水,矿物质丰富,与羊肉共融后汤清味醇,当地人称“山泉炖山羊,鲜味自然长”。
展开剩余73%和林炖羊肉,是阴山岩画中跳动的火种,是茶马古道上的蒙汉共烹,更是草原儿女“以食载道”的生命礼赞。从匈奴单于的穹庐盛宴,到今日寻常百姓的冬日暖锅,这道菜始终以最质朴的方式,诠释着草原“敬畏自然、共享共生”的永恒哲学。
二、游牧文明的千年传承
1.阴山岩画中描绘狩猎场景,印证古代游牧民族“大块煮肉,大碗喝汤”的饮食传统。北魏时期,《齐民要术》记载“羌煮法”,即清水炖羊肉,被视为和林炖羊肉的雏形。
2.明清时期,晋商驼队经和林格尔往来恰克图,将福建武夷山红茶带入草原,牧民发现红茶去膻提鲜之效,形成“茶汤炖羊肉”的独特技艺。
3.抗战时期,大青山支队以炖羊肉为冬季补给,民间流传“一锅羊肉暖千军,阴山烽火铸铁魂”的红色歌谣。
三、草原民族的浓情厚意
1.宴客之礼:蒙古族谚语“无羊不成宴”,整羊炖煮后按“乌查”(羊背子)礼仪分食,尊贵客人享“三根肋条”,象征最高敬意。
2.节庆符号:那达慕大会,冠军摔跤手获赠“头锅羊肉”,寓意勇猛如虎;冬至节,家家炖羊肉“补冬”,认为“冬至一碗汤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。
3.生态哲思:遵循“夏牧冬舍、草畜平衡”的古训,入选内蒙古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项目。
四、菜品特点
1.肉质鲜嫩软烂:选用当地优质羊肉,经长时间炖煮,羊肉纤维软化,口感鲜嫩。
2.汤鲜味美醇厚:以简单调料慢炖,羊肉营养融入汤中,汤头浓郁鲜香,醇厚不腻,味道令人回味无穷。
3.原汁原味突出:烹饪时注重保留羊肉原味,少用重调料,让羊肉自然鲜香充分展现,尽显草原风味的质朴。
4.营养丰富滋补:羊肉性温,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,冬季食用可补肾壮阳、温中暖胃。
五、原料
1.主料
和林羊肉400克(商标名称:和林格尔羊肉,注册号:29466121)。
2.辅料
土豆100克(商标名称:武川土豆,注册号:4398637)。
3.调料
葱段、姜片各15克,花椒6克,干辣椒5克,盐6克,味精4克,香菜10克。
六、制作工序
1.将羊肉改刀成块焯水后放入锅内,加水、葱、姜、花椒、辣椒小火炖至羊肉八成熟加盐、味精。
2.土豆去皮改刀成滚料块小火炖至成熟烂出锅装盘撒上香菜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